中国历史名茶之一。 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,洞庭分东、西两山,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,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。两山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15.516.5°C,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,太湖水面,水气升腾,雾气悠悠,空气湿润,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。加之质地疏松,极宜于茶树生长。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,卷曲如螺,白毫毕露,银绿隐翠,叶芽幼嫩,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,上下翻飞,茶水银澄碧绿,清香袭人,口味凉甜,鲜爽生津,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。但凡品饮过碧螺春的人,都不由会被它嫩绿隐翠、叶底柔匀、清香幽雅、鲜爽生津的绝妙韵味所倾倒。碧螺春,名若其茶,色泽碧绿,形似螺旋,产于早春。 冲泡后,味鲜生津,清香芬芳,汤绿水澈,叶底细匀嫩。尤其是高级碧螺春,可以先冲水后放茶,茶叶依然徐徐下沉,展叶放香,这是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,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。因此,民间有这样的说法:碧螺春是“铜丝条,螺旋形,浑身毛,一嫩(指芽叶)三鲜(指色、香、味)自古少”。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,其工艺过程是:杀青——炒揉——搓团焙干。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。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,关键在提毫,即搓团焙干工序。 怎样做碧螺春。 苏州人对碧螺春描述为: 嫩度高,条形卷曲,似螺,色泽绿润;水色翠绿、芬芳持久、滋味醇厚。 碧螺春茶的风味独特,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,又名洞庭碧螺春。 苏州洞庭山,因茶叶形状卷曲如螺,故命名为“碧螺春”。 最早的碧螺春是以佛教传教的伞 状元跑跑山而得名的,后人们又从细嫩中采摘回家进行加工,产生出洞庭碧螺春。 后来人们发现,如今的苏州洞庭东西山,就种植有碧螺春。 其制作方法是经过杀青、揉捻、搓团显毫、蒸压、干燥等工序制成。 上述两种主要茶叶中的绿茶及相应的代表是:洞庭碧螺春。碧螺春的传说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属于绿茶类,已有
Copyright © 2022 WordPress. WordPress 版权所有 Power by WordPress